2023年全年,汤原博物馆共举办主题文化活动7次;线下、线上展览37个;宣讲活动36次,其中专题讲座9次;新媒体平台线上宣传796期;本馆免费开放接待各团体、游客21万人次,分馆东北抗联密营遗址陈列馆接待量33.9万人次。
荣获“2023年黑龙江省博物馆纪念馆优秀陈列展览评选”二等奖、“黑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”荣誉称号;组织完成党建示范点建设;完成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;完善消防设施;助力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。
一、坚持党建引领
打造“党建+博物馆”模式,依托汤博理论宣讲“主阵地“,推进基层党建阵地标准化。2023年9月将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展厅进行重新布展,新增了建党百年间党旗、党徽、党章的发展历程等五个部分内容。截止目前,通过基地自主参观学习、宣讲员介绍、视频等生动方式,党员教育基地内已开展教育活动200余次,参加活动党员万余名。
二、持续争先创优
荣获“2023年黑龙江省博物馆纪念馆优秀陈列展览评选”二等奖,是获奖展览中唯一的县级博物馆。汤原博物馆馆长钱霞在全省博物馆馆长培训班作了《博古通今 物意相和--汤原博物馆的五年成长历程》典型发言和经验分享。
汤博始终积极培养优秀讲解员,推选讲解员王伟参加全省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。赛前博物馆副馆长鞠博对王伟进行针对性全方位培训,大大提升其专业能力。经过比赛激烈的角逐,最终王伟荣获黑龙江省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“专业组优秀讲解员”奖项。
三、加强文物保护
汤原博物馆完工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并成功验收。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对文物保存微环境实施有效的“稳定、洁净”调控。改善了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存环境质量、提升了文物保存环境调控水平、完善了预防性风险管理机制。开展“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”系列活动。发放文物保护宣传手册400份、宣传单500份,迎来各机关单位、学校师生广大群众3000余人次参与。
开展常态化遗址普查工作,并向遗址附近村屯的村民宣传文物保护知识。汤原县内125处文物遗址代表着汤原的历史和底蕴,显示着汤原县27万人口的渊源和风采。汤博普查员们年复一年的头顶烈日骄阳、脚踏荒野寒霜,用脚步丈量大地,用自己的行动与担当守护着这些文物遗址。2023年4月至10月间开展不定期文物巡查共计59次,巡查文物遗址125处。普查过程中发现并采集陶片212件、瓷片82件、玉器1件、铁器4件。目前汤博普查员们正投身于第四次国家文物普查中。
四、坚定文化自信
开展各类红色社教活动如馆校共建“红色文化进校园”活动,为汤原县云阶学校300余名学生送去“抗联六军的奋斗史”红色讲座、体验VR互动眼镜等精彩互动内容。开展“抗联六军的建队历程”红色宣讲会,并从东北烈士纪念馆引进《永恒的誓言——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专题展》等。推出《铁骨忠魂 浩气长存—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将军事迹展》纪念赵尚志将军诞辰115周年,展出革命文物120件。与赵尚志纪念馆开展馆际交流会,为我县红色文化宣传事业更好的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围绕各种中国传统节日举办各类活动如元宵节开展的《博物馆里闹元宵——汤原博物馆元宵游园会》活动、"龙腾盛世 冰雪汤博”为主题的《新春国风民俗潮趣嘉年华》系列活动;端午节开展《汤博夜宴 棕情端午》活动;国庆与中秋佳节举办《浓情中秋 喜迎国庆》、《高唱红歌颂党恩》系列活动,先后在黑龙江省电视台、极光新闻、掌上佳木斯、佳木斯之声等媒体报道。开展《传历史记忆 展黑土风采》为主题的烙印画美学课堂等活动并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,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推动“非遗文化”与时代同频共振。
汤原县博物馆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、视频号、抖音等新媒体平台,推出网络中国节、博物馆风采、革命人物展、《流光汤原》、展览宣传、汤博馆藏云展览、馆校共建、节气系列等专栏。新媒体浏览总量84.9万余人次,其中微信公众号1.4万余人次,视频号69.1万余人次,抖音14.4万余人次。
报告下载:2023年汤原县博物馆工作报告.pdf